净水机行业抽查不容乐观 消费者请擦亮双眼

慧聪净水网 2017-08-10 11:28 来源:净水资讯网

慧聪净水网随着现代人生活越来越富裕,也更注重自身的健康,都知道水的隐患颇多,家家户户都需要安装净水机。但是近期的净水行业的抽查结果却显示抽查中,45个品牌60款样品有将近一半(48.3%)不合格。类似的现象在广东地区同样不容乐观,过去三年包括广东地区的行业调查显示,净水器不合格率为30%至75%不等,情况较为严重。总体上看,净水行业的抽查合格率在家电行业来说,属于低水平。这不由得令人担忧:家里的净水器真的是货真价实、真材实效的吗?抽查不容乐观消费者请注意,擦亮双眼。

这不由得令人担忧:家里的净水器真的是货真价实、真材实效的吗?

或许,来一次较为深入的净水器市场分析,能够做到“心中有数”。现象:良莠不齐近两年,净水器市场上有点“大干快上”的感觉。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净水器生产企业超过3000多家,整机生产企业超过1500家,规模已经算是非常庞大的了。然而,走马净水器市场不难发现,比起其他家电类产品来,消费者可能真的会“找不着北”。一个容易“看花眼”的地方是,价钱相差悬殊。便宜的可以将滤芯直接装在水龙头上用的,可能只有两三百块钱;而一组滤芯组合使用的,一两千块钱的随处可见;再贵的甚至一套高达万元。究竟贵的比便宜的好在哪里,消费者很难说得清。另一个容易“看花眼”的地方是,概念众多。除了基本的过滤、净化功能之外,很多净水器都打着各种“健康”旗号,比如可以“美容”,或者生成“矿物质水”,还有制造“碱性水”,甚至形成“负氧离子”等概念。消费者往往无所适从。真实情况如何呢?国家家用电器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测试技术研究所所长、健康家电分析测试中心负责人鲁建国透露,国家质检总局从2014年开始组织的3次净水器国家监督抽查,显示合格率不超过70%。主要问题存在于:水之中菌落总数指标不合格,净水流量不合格、总净水流量不合格。可以说,净水器相关的诸多方面关键指标,普遍都存在问题。

●标准大多属于推荐标准整个净水器行业目前还处在初期发展阶段,良莠不齐一直都存在。造成合格率偏低的问题,是不是标准缺失呢?有着多年净水器市场经验的上海卓跃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咨询顾问庞亚辉,向羊城晚报记者表示,“在净水器行业内,标准并不缺失”。国家家用电器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鲁建国解释说,目前适用的国家标准主要是“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以及“家用和类似用途应用水处理装置”相关标准;而行业标准方面,则是“家用和类似用途超滤净水机”以及“家用和类似用途反渗透净水机”标准。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国家标准一般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在净水器市场,大多数标准都是推荐性标准。这主要是由净水器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因为各地水质会有所不同,净水器所用的材料有可能会有差异。显然,推荐性标准对于品牌和产品方面的约束力小了很多。当然,推荐性标准并非一纸空文,仍然具有约束力。鲁建国表示,很多企业往往以“推荐性标准”为借口,执行起来大打折扣。这个行业经历的时间比较长,还依然处在一个发展阶段。

●消费者难辨别偷工减料对于消费者而言,一个净水器或者一台净水机好不好,凭外观、价格很难分辨出好坏。一方面是不懂,另一方面是没有检测手段。如果品牌厂家在净水器里面偷工减料,就很难说得清楚。曾经有净水器专业人士拆解过某款净水器的滤芯,市场报价2800元的产品,拆解之后的各种成分,其实制造成本就是百十来块钱,加上其他成本,利润率算下来远超一般家电产品。这也正是近几年很多厂家纷纷投入净水器市场的主因。庞亚辉向羊城晚报记者分析,净化器一般都会用到活性炭,而活性炭的品质就可能千差万别;净水器的其他部分,包括净化用的PP棉甚至管线接头都可能存在偷工减料的问题;还有的像塑料件,无良厂商很可能用的是“回料”(二次回收的塑料)。几乎净水器内部的各个环节,都可能存在偷工减料的地方,因为不同产品组合的元素比较多。他直言:“材料是不是偷工减料,只能考验厂家良心了。”鲁建国则表示,尽管目前有净水检测机构,但数量少、价格贵,企业不愿检测,以至于有些产品不符合标准要求也都趁乱上市销售。而消费者要想单独检验,难度更大。

●管理可能出现“真空地带”羊城晚报记者还了解到,净水器在管理上的“多头管理”,也可能造成一定的管理“真空地带”。目前,净水器生产采取卫生许可证制度,取得卫生批件之后可以上市销售。卫生批件检验是根据原卫生部2001年的相关对顶,只涉及卫生安全功能性检验,不涉及电器安全和使用性能。但净水器同样还是归属于电器类产品,必须遵从国家相关标准,还要有3C认证等程序。由此,净水器企业的经营监管,准入环节在卫计委系统,监管环节主要在质监局,企业自身经营行为监管则在工商部门。咨询师庞亚辉表示,如果未来的监管方向合并到一起,归口到一个系统会更好一些。对策:慧眼识珠

●贵的就一定对吗?显而易见,净水器肯定是要“买对的”。但是很多消费者并不能够判断良莠,所以往往会习惯性“买贵的”,认为“买贵的就是买对的”。是不是“贵的就是对的”呢?其实不然。根据江苏方面刚刚公布的结果,净水机价格跟净水效果性能并非成正比。数据显示,售价1500至2000元之间的不合格率为60%;而2500元以上的不合格率为62.5%这一抽查反倒说明,价格越高的合格率反而越低……打高价充大品牌的现象,一方面是因为近几年净水器市场开始出现“品牌战”,有的品牌开始注重品牌培养,首要策略就是抬高了价格,以价格立“身板”,试图趁行业不稳定而赚大钱;另一方面,不排除是厂家利用消费者“贵的就是好的”心理、制造营销噱头。无论哪一种目的,其实都可能存在“滥竽充数”的现象。

●有证的比无证的好?由于市场混乱不清,消费者购买净水器要看证。首先要看有没有国家卫生部门对饮用水卫生安全颁发的卫生许可批件,这是产品的“准生证”。很多消费者认为净水器跟卫生部门不太相关,其实是非常错误的。净水器市场内部,很多企业拿不出这个最为关键的“准生证”。如果销售商家说没有或者拿不出来,这样的净水器千万别买。其他证件也要特别留意。不要购买没有明示执行国家或者行业标准的产品,不要购买使用说明书用词含糊,特别是预冲洗时间不明确的产品。不要购买滤芯没有型号、编号、生产单位等信息的产品。不要购买不能够提供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合格信息的产品。如果关注一些技术性指标,也要货比三家,选择优者。比如,相似的净水器,尽量选择废水率低的,等等。

●“走鬼档”不可信?最近几年,市场上很多走街串巷的营销人员,到处推销净水器,往往还煞有介事地拿着两根电极做“电解试验”。其实这是一种“障眼法”。电解试验已经被行家证明并不能完全说明水质状况,即便是优良的水质,同样的“电解试验”也会有杂质产生。从净水器的使用特点看,厂家服务能力更为重要,还要涉及六个月左右更换滤芯时的服务问题。因此,咨询师庞亚辉建议,尽量购买有固定营业场所和完整服务能力的厂家,不要轻信街头摆摊推销的产品。有的“走鬼档”搞个活动推广完了就跑了,对消费者来说很难有保证。此外,还有一个附加要素,尽量购买带有产品责任险的产品。比较规范的厂家往往会附投产品责任险,如果使用过程中有问题,相当于第三方“防火墙”。

分享按钮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