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瓶装水都是“矿泉水”!有这几个字才是
我们口中常说的矿泉水真的是矿泉水么?
其实市面上的瓶装水目前最多的依旧是以自来水为水源过滤后的纯净水,也有个别品牌在纯净水的基础上加入矿物质变身成为“矿物质水”,纯净水与真正的天然泉水在饮用中的实际效果是天差地别的。
纯净水
纯净水是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水为原料,通过离子交换、反渗透等生产工艺制成。一方面滤掉了水中的有害物质,另一方面也滤掉了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离子含量低,水的硬度低,几乎不含矿物质,用它来烧水不会形成水垢,但长期饮用可能会造成微量元素缺乏,降低人体免疫力,增加心脑血管患病的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运动量大、出汗多的如运动员、重体力工人等人群不宜大量补充纯净水,因为无法从中摄取多种微量元素。
一句话总结:
干净但缺乏营养元素,不建议长期喝。
矿泉水
天然矿泉水是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的或经人工开采的、未受污染的地下矿水;含有一定量的矿物盐、微量元素或二氧化碳气体;在通常情况下,其化学成分、流量、水温等动态在天然波动范围内的相对稳定。
在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方面,对各类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含量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而且开采成本相对较高。
一句话总结:
矿物质丰富,但因人而异,且价格偏高。
天然水
天然水(也称山泉水)是取自污染较少的地下水,包括了泉水、溪水、江河水、井水等,含有一定量的矿物质。
天然水是经过最小限度处理的自然水,在经过处理之后,去除了水中的有害物质,另外保留了对人体有益的微量矿物质,是符合人体营养生理功能需求的“健康水”。
一句话总结:
经济、健康,日常饮用没问题!
今天小编就和大家分享4个鉴别真假矿泉水的方法:
方法1:看产品名称
我们在选购瓶装水时,可以看下饮用水标签上的产品名称,认准“天然矿泉水”五个字,因为矿泉水属于国家的矿产资源,是不可以随意开采的,只有具备采矿许可证的厂家生产的饮用水才能叫做“天然矿泉水”。
方法2:看产品标准号
不同的瓶装水执行不同的产品标准。除了天然矿泉水,市场上的包装水只分为饮用纯净水和其他饮用水两类,其他叫法都不被允许。
饮用天然矿泉水执行标准一般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饮用天然矿泉水》(GB 8537-2018),是指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的或经钻井采集的,含有一定量的矿物质、微量元素或其他成分,在一定区域未受污染并采取预防措施避免污染的水。
矿泉水中的界限指标有锶、偏硅酸、溶解性总固体等,其中,锶是人体骨骼和牙齿发育的重要元素,对骨骼健康等大有益处;偏硅酸是促进代谢的核心元素之一,是皮肤健康与维持皮肤弹性、活性的重要元素。饮用天然矿泉水可以以水的形式补充身体所需水分及多种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饮用纯净水执行标准为《瓶装饮用纯净水》(GB 17323-1998)或《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包装饮用水》(GB 19298-2014),是以符合原料要求的水为生产用源水,采用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或其他适当的水净化工艺,加工制成的包装饮用水,几乎不含矿物质。
其他饮用水如天然水、天然泉水、矿物质水等执行标准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包装饮用水》(GB 19298-2014),是以水井、山泉、水库、湖泊等,且未经公共供水系统的自然来源的水为水源,制成的包装饮用水。
只有产品标准号注明为(国标)GB8537的字样才是真正的天然矿泉水。
水源是为受污染的地下水,除了自身含有的天然微量元素和矿物质,没有任何人工添加。
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同阿尔卑斯山和高加索山并列为世界三大矿泉水产地。
执行标准号为《绿色食品 天然矿泉水》(NYT2979-2016),在符合国家级标准的基础上,更获得了“绿色食品”认证。
矿泉水相关检测标准
GB8537-20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用天然矿泉水
GB 853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
NY/T 2979-2016 绿色食品 天然矿泉水
GB 19304-20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包装饮用水生产卫生规范
GB/T 13727-2016 天然矿泉水资源地质勘探规范
方法3:看水源产地
天然矿泉水一定标有水源地。水源地不同,直接决定了矿泉水的品质。
方法4:看配料表
不同种类的瓶装水在配料标注和特征性指标上也有明显区别:一般矿泉水的配料标注为天然矿泉水,在特征性指标表中会标有pH值、矿物质、微量元素的成分含量。不仅均衡含有碳酸氢根、钾、钠、钙、镁等矿物质,更含有锌、锶、偏硅酸、硒等多种微量元素,为真正的复合型天然矿泉水。
而纯净水几乎过滤了水中所有物质,所以除了水没有其他成分;添加了矿物质的瓶装水则会写上氯化钾、硫酸镁等食品添加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