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消费降级有多“严重”?
我认为消费一直是升级的。
每天逛街,依然能看到排队买买买的人群,遇到节假日,很多景区、商圈的人流都超出了接待能力。
现在不管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水平、消费种类、消费频次都是升级的。
如果大家的消费都降级了,近五年本不可能出现那么多万店品牌。(图片品牌门店数据来源于:窄门餐眼)
万店品牌出现,是消费者的消费量实实在在撑起来的。
很多消费品牌在疫情期间,都产生了巨大规模性增长 。蜜雪冰城2022年图片万店,锅圈也是;瑞幸咖啡2023年突破万店。还有塔斯汀、霸王茶姬都是疫情后期猛力增长,变成了七八千家门店的大餐饮品牌。
泡泡玛特今年的火热就不消多说了,比如东方树叶为代表的饮品市场也一直在增长——任何一家店,一个产品的几十亿、百亿的光辉业绩,都是由消费者投的钞票堆出来的。
很多人说,喝9.9的咖啡代表了降级;但是,有9.9的咖啡喝这是升级,越来越多的人喝得起、喝得上也是升级。没有那么多过去不消费的人加入进来,咖啡的、奶茶的、电影的、盲盒的、生鲜的……市场就不会变得那么大。
消费的升级与降级不仅仅看价格,是看消费力和消费量。
况且价格的降低,本质上是技术和供应链的结果;不是消费力下降的结果。
就像2000年左右,一部功能手机随随便便就三五千,而今两千块钱我们已经可以买到很优质的智能手机了。
从社会阶段来说,人们从久贫乍富的状态中脱离出来,对大鱼大肉、大酒大荤的消费欲望已经减退,转向了健康、质感和愉悦性消费。
所以,有些行业的衰退是必然,而不是降级。
消费升级的真正意义,就是人们可以得到更好、更快、更多、更省(此处好像为京东打了个广告)的消费选择。企业能够提供更低价的品质产品,让消费者的钱花的更爽快,怎么被定义成是降级呢?
不要哀叹消费降级,应该睁大眼睛好好打量,还有哪些消费正在升级、即将升级,机会只能在未来。
引用两位网友的观点——
@广屿Ocean:消费的“性价比”一直是升级的。
@纪旺希:一直认为资产可以返贫,但观念不会。过去这些年经济的持续增长,体现在“富起来”最大的价值在于让消费观念的价值标准变得更多元,即便“返贫”后资产缩水、消费力下降,但依旧希望用每一分钱的消费带来与自身观念相匹配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