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器低价消费的恶性循环开始加速
去年开始,到今年以来,在一线市场上,众多家电企业和商家聚焦于一线市场的商业竞争和订单抢夺,出现了一轮持续的拼低价内卷。如今,这种家电厂商的低价内卷“后遗症”正在持续、深远影响着主流消费群体,并导致家电行业的恶性循环加速。
华辛|撰写
目前,有来自四川的家电经销商致信家电圈,对于这两年来,一线家电市场上的拼低价内卷,带给家电消费市场的恶性循环,以及家电厂商的伤害,发出了严厉的警告。
这位经销商向家电圈表示出巨大的担忧和焦虑。他认为,一旦低价消费的主流人群认知形成,一旦便宜还有好货的家电消费习惯形成,那么必然会对家电厂商的科技创新、产品迭代,以及推高卖精、体验营销等转型和变革动作,造成巨大的冲击。
下面,则是来自这位家电经销商的一些心得分享,在家电圈看来,这一现象必须要引发家电行业所有厂商的重视,更要引起市场监管层的重视:
今年以来,在一线市场上,不只是家电品类,还有很多行业,由于电商平台之间、线下经销商之间,以及主要厂家之间的低价竞争,如淘宝闪购、拼多多、美团闪购、京东闪购的竞争,0.99元喝咖啡,1元购餐巾纸等层出不穷,搞得所有经营者们“压力山大”。
其中,对于家电行业来说,一些电商平台推出299元油烟机、399元电视机、499元洗衣机、599元冰箱、699元空调等特价产品,层出不穷。这种价格的产品,让我们这些卖家电的专业人士都想不明白:
为什么家电产品的价格会这么低?这种低价产品,到底谁能获益、谁能赚到钱?又是为了什么?完全不清楚背后的原因,但是这种恶性的低价竞争,带给产业、市场和厂商的伤害,正在快速出现并伤害巨大:
首先,拉低了消费者对于家电产品的价格消费预期,导致消费者追逐低价,以及主流消费的整体降级。让看似多赢的局面,实则是暗藏危机。很多消费者现在买洗衣机都认为六百的产品就行了,买空调就认为是千元左右的产品就很好,买电视机更是又要便宜还要超大屏。同时,还有很多消费者认为自家的旧家电很值钱,恨不得旧家电能直接抵一台新家电了。
其次,众多家电企业,为维持市场份额和行业地位,不断压缩产品的利润空间。这两年很多商家感受到的家电产品,就出现比较明显的“降本减配减重”。一旦这种局面蔓延,还会导致企业和商家的员工收入下降,甚至裁员等。收入有限的员工,自然转向保守消费,继续寻求更低价的商品。
最终,整个家电市场的恶性循环一旦形成并加速蔓延,低价竞争就会挤压企业的整体利润水平,利润微薄甚至下行、亏损,从而无力支撑员工的工资增长预期、技术研发投入、自动化设备改造等等。最终,低收入还会反过来抑制消费能力和意愿,整个家电消费市场陷入一轮低水平的经营通道。
对于已经实施一年多的家电国补政策,其实也在持续地影响着市场和用户的消费观。20%的家电国补之后,家电产品价格会让消费者陷入一轮新的误区之中:家电原来可以更便宜,便宜家电也很好。如果不便宜,就不轻易出手消费!
比如,一款格力空调1.5P产品,活动价格是2499元,补贴后价格为1999元,现在很多消费者到了实体门店,就是选择2000以下的空调,贵一点的产品压根不看。最终,这就会让中高端机形成滞销,导致用户对家电产品的价格认知又回到了低价的思维上。
今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全国多地的家电国补券出现限量、摇号发放局面,加速了一线市场经营和抢夺的内卷问题更加严重,恶性循环加速。以四川家电国补消费券为例,每天发放不足3千张,四川人口9000万人,抢到券的用户比例为0.003%,更多的没有抢到券的消费者觉得自己吃了亏,更不会及时消费,极大影响了家电消费市场的正常释放。
如此循环往复,犹如一个巨大的泥潭和深渊,导致一线家电消费市场的经济活力不断衰减:企业缺乏资金进行研发与升级投入,劳动者难以分享到企业发展的成果,社会需求整体疲软,最终还会影响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进程。
提醒所有的家电厂商,必须高度重视当前的恶性循环,主动打破困局,跳出简单的价格博弈,回归正常的经营轨道,减少短期的刺激动作,转向价值竞争与经营用户变革,才能重塑家电产业的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