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环生院卓越班赴聚倍集团研学心得——净水产业链分会2025年研学之行有感

慧聪净水网 2025-07-21 09:35 来源:厦门大学环生院卓越班作者:娄旭

7月14日,我有幸作为学院卓越班的一员,前往浙江聚倍集团总部参加“探秘水科技,赋能环保未来”的主题研学活动。一天的行程安排紧凑而充实,从行业专家的深度分享、技术展厅的直观展示,到现代化车间的实地探访,再到面对面的座谈交流,让我对净水科技行业有了更系统、更真切的认识,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思考。

厦门大学环生院卓越班赴聚倍集团研学心得——净水产业链分会2025年研学之行有感

聚倍集团董事长刘小林分享的创业历程和企业发展策略,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强调“技术创新必须紧密结合市场需求”,这看似简单的道理,却是聚倍从传统净水设备商成功转型为生态型集团的关键。聚倍通过引入物联网、智能化技术,实现了这一转型。何军经理介绍的家用厨下净水器业务,既注重标准化生产以控制成本、提升效率,又能灵活满足头部品牌客户的定制化需求,体现了技术与市场的平衡艺术。

厦门大学环生院卓越班赴聚倍集团研学心得——净水产业链分会2025年研学之行有感

汪仁虎经理展示的台式净水饮水机发展历程更让我眼前一亮:从基础净化,到能提供冰水、冰块,再到正在研发的低噪音和精准控温技术,每一次迭代都瞄准了用户的实际痛点(如等待时间长、温度不准、噪音大)。他们应用的UV 杀菌、多层过滤、改善口感的滤芯等技术,都实实在在地提升了产品体验。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净水技术远不止是过滤,而是融合了材料科学、智能控制和工业设计等多领域的系统工程,持续创新是企业保持竞争力的根本。

厦门大学环生院卓越班赴聚倍集团研学心得——净水产业链分会2025年研学之行有感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净水产业链分会唐建星会长对行业趋势的分析,清晰而富有启发性。唐会长精准地指出了流量红利消退后行业阵痛的根源——同质化竞争。他提出的“口感优先”、“场景深耕”、“服务模式创新”,绝非简单的产品改良建议,而是构建新竞争维度和商业生态的路线图。“口感”将净水设备从幕后基础设施推向台前体验提供者,直接关联用户情感与生活方式;“场景深耕”则要求企业具备解决方案的设计与交付能力,超越单一硬件销售;“订阅服务”模式的倡导,更是将竞争焦点从一次性交易转向长期用户价值的运营。

厦门大学环生院卓越班赴聚倍集团研学心得——净水产业链分会2025年研学之行有感

聚倍集团自身从净水设备商向“水生态”集团的蜕变,以及其在智泡大师品牌上的布局,清晰地印证了这种转型方向:未来的赢家,必然是能整合技术、产品、服务,并在特定场景或生态位中建立深度链接和持续价值的企业。这标志着行业竞争逻辑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厦门大学环生院卓越班赴聚倍集团研学心得——净水产业链分会2025年研学之行有感

座谈会上,唐建星会长与何军经理的经验之谈,再次强化了我对行业所需人才特质的认知。持续学习是基础,但更关键的是培养“T”型能力结构:在专业领域纵深钻研的同时,必须具备横向理解用户、市场、商业模式甚至人文需求的宽阔视野。何军经理平衡标准化与定制化的实践,汪仁虎洞察用户饮水体验的细微痛点,都体现了这种复合能力。更重要的是“买点思维” —— 这不仅是产品经理的职责,更应成为所有从业者,尤其是技术研发人员的底层思维模式。能敏锐识别用户(无论是终端消费者还是 B 端客户)未被满足的需求或潜在困扰,并将其转化为技术解决方案或商业机会,这种能力在行业转型期显得弥足珍贵。

厦门大学环生院卓越班赴聚倍集团研学心得——净水产业链分会2025年研学之行有感

聚倍的发展历程,正是由一批具备这种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所推动的。这次赴聚倍集团的研学活动,是一次连接课堂理论与行业实践的宝贵经历。聚倍集团展现的战略定力、创新活力与制造硬实力,为行业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样本。作为生态学专业的学生,此行最大的价值,在于锚定了专业在宏大现实图景中的坐标。我们并非置身事外的观察者,而是可以深度参与、积极塑造的力量。未来,无论是投身科研、产业还是政策,我都将带着这份启示:运用生态学的系统智慧,理解技术、评估影响、设计循环、沟通价值,努力弥合人类科技洪流与自然生态韵律之间的缝隙,在满足当代需求与保障未来世代福祉的协同进化中,寻找更优的平衡点。 聚倍展示的活力与方向,让我对生态学知识在推动这场协同进化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充满了更具体的期待与笃信。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