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进入倒计时 为何电器市场至今还是静悄悄
【题记】
618大促现在处于静默状态,很可能是暴风雨前的宁静。随着618临近,正式启动即将开始。不过,观察市场会发现,今年临近618却显得相对平静,没有往年那种一过五一就开始着手布局市场的景象。
华亭|撰文
在五一传统销售季结束后,2025年618大促临近。虽然也有一些企业开始布局618大促,不过观察市场,整体上似乎市场平淡,没有往年提前布局的热闹景象。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家电魂认为原因可从多个维度分析:
第一、消费周期与需求变化
消费不是单纯的市场买卖,而是受到诸多因素影响的周期性变化。大到经济周期的波动,小到具体供应松紧多寡,同时还包括用户购买意愿等。家电魂以为,今年情况非常特殊,既有国内扩大内循环的因素,也有外部关税贸易战的影响。从根本上来说,主要是两个方面:
一是季节性需求错位。五一之后本是空调、冰箱等季节性商品爆发期,但今年五一家电消费低迷,导致需求延后。部分消费者期待618更优惠的价格,形成观望心态。在观望心态下,等待是绝大多数人的行为。
二是消费透支效应。2024年实施"以旧换新"政策,提前释放了部分需求,导致2025年上半年市场相对疲软。有调研显示,57%消费者需看折扣力度才会参与换新,用户期待在618期间能够享受换新与平台叠加补贴优惠。
第二、企业的市场策略调整
家电厂商的市场策略也是与时俱进,与电商平台巅峰时期不同,现在很少再有提前超过一个月时间的预售等促销。不论是厂商还是消费者,都不会再以拉长电商购物季来满足购买需求,回归常态化将是必然趋势。
平台玩法简化。像淘宝、京东等取消预售机制,削弱了传统预热氛围。商家转向常态化直播带货,减少对大促的依赖。电商大促在企业营销中的份额逐渐下降,回归常态简化营销才是厂商与用户的共识。
单纯价格战逐渐式微。相关数据显示,在电商大促期间,高端厨电(如7000+嵌入式产品)份额同比下滑1.9%,消费者更倾向性价比产品。部分厂商选择"躺平"策略,而资源向618集中,提前促销的价值已已不大。
第三、消费者购买行为变迁
随着国内经济不断增长,国内居民普遍享受到经济发展红利。不仅消费能力有了大幅提升,消费行为已有所变化。从非理性的抢购逐步转变为理性的选购就是典型特征之一,随着生活品质的提升,这种行为变化越发明显。
用户购买理性化趋势。随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国内家电市场,出现过很多促销手段。但经过四十多年的变迁,消费者对复杂促销规则产生疲劳,更关注商品真实价值而非单纯低价。一些厂商往往会利用购物节诱导消费者,其中部分商品被曝购物节期间价格反高于平时,从而引发消费者的观望情绪。
消费者体验需求升级。用户的成熟显而易见,已从价格敏感转向品质服务,传统打折吸引力下降,不再简单追求低价格。例如,厨电市场呈现从"哑铃结构"向"金字塔结构"的转型,高端产品被用户广泛接受。而追求高端产品的用户,少有为价格提前下单欲购的行为。
第四、行业环境也发生明显变化
行业的任何变化,都离不开当时的环境背景。家电行业的成熟是与社会进步、生活品质提升分不开的。特别是近几年行业环境与以前有了很大的不同,行业成熟的标志就是监管的不断完善,确保了用户的各种利益。
首先是行业监管趋严。电商在野蛮发展多年后,其营销活动逐渐暴露出一些不规范行为,管理层已经意识到其危害性,开始出台一些限制性政策。其中就包括对平台高调宣传的约束,在此背景下电商平台也不再会顶风高调宣传。
其次是供应链优化。平台逐步完善经营机制和手段,尤其是通过C2M定制、智能分仓等技术,将供应链响应周期压缩至7天内,大大降低了他们对大促预售的依赖。
归根结底,是用户现在比较成熟了,加之家电在用户家中已普及,没有非常动心的价格优势,或者是特别新颖的产品诱惑,是不会轻易出手的。“不见兔子不撒鹰”!也就是不到618节点上,看不到实际的优惠,消费者是不会轻易动手的。
当然,现在静默状态可能是暴风雨前的宁静,随着618正式启动,平台或通过AI促销、短剧直播等新玩法激活市场,形成618的集中释放。但长期来看,家电行业已进入"持久战"阶段,需重构常态化促销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