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器商流渠道冰火两重天 不同层面的经销商感受不同
同在一个市场环境,企业和人群却会着不同的感受。乐观者看到的多是积极、阳光,而悲观者看到的却是那些太多的阴暗、牢骚。这就是历史变革时期的必然现象,没有必要大惊小怪。
经济氛围、市场情绪、行业感受都是会传染的。现在市场的负面情绪很浓厚,并且在行业传染很厉害,聚在的话题就是诉苦。这家亏损了多少,那家产品卖不动,谁谁又跑路了,弄得行业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似的。
家电行业有这样一种现象,值得思考。如空调行业,奥维云网的数据显示,2023冷年,我国空调内销零售量达到6129万台,同比增长9.1%;零售额达到2127亿元,同比增长9.7%。按说空调行业这接近2位数的增长应该是不错的行业,但在家电市场你却听到的声音却是多是对市场的不满和怨言。
不可否认,疫情放开之后人们对后市有很高的期待,但现实是很残酷的。2023年市场根本就没有出现像2003年非典之后的经济强烈反弹,反倒是在全球地缘政治的波云诡谲中陷于增长乏力。导致了国内消费市场低迷,远不及人们的预期。
缘于此,很多消费者捂紧了钱袋子,消费复苏就显得极为乏力,家电市场也就无奈陷入低迷。行业预期疫情后报复性反弹就成为泡影。这是经济大环境下的现实,谁都无法回避,谁都得去面对。而不同的面对态度和策略,在市场上就会有不同的反响。
在市场相对弱的情况下,行业竞争也会加剧。在家电这样的成熟市场,大品牌不用说是产业格局的主导,只是赚钱多少的问题,而小品牌则是受到挤压有着生存之虞,不论是制造企业还是流通企业,都是如此。
其实,在国内这样一个超级大市场上,市场层级的千差万别,大企业有大企业的活法,小企业有小企业的活法。大企业掌握着主流渠道和市场,可以主导包括产品和价格的行业走势。但小企业面对多层次、个性化、碎片化需求,仍然有着船小好调头的优势。
问题是,一些观点就把行业形容的一塌糊涂,认为中小企业和商家出局已经进入倒计时。其实这种观点有失偏颇,中国市场是一个特殊的市场,不仅市场有广度,地缘幅员辽阔造就了市场的广阔性;还有深度,消费群体的差异性很大,造成了市场层级就比较多。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或一些品牌是不可能包揽所有的市场,也不能满足所有的用户,这就给定位不同的各个品牌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大品牌有赚高端化、规模化的钱,小品牌有赚个性化、差异化和性价比的钱。
不难发现,既就是经济艰难市场复杂,头部大品牌靠着品牌优势在高端市场举重若轻,小品牌凭着个性化和性价比一样游刃有余。虽然市场上负面情绪蔓延,除了一些典型的传统经销商外,有几个知名家电品牌出局?要说真正被踢出局的,是那些捣糨糊的投机者,真不值一提。
大品牌抗风险的能力就不必多说,一些家电小品牌在市场上依然是风生水起。不论是以冰箱、彩电、洗衣机、空调为代表的传统大家电,还是以厨电、小家电为代表的后起家电,都有一批在行业和市场拾遗补缺的品牌,这些品牌凭借在某一方面的特点,形成个性化的竞争优势,一样在市场上生存的不错。
而在这一轮渠道变革中踏准时代节奏的企业,在市场上仍然是有条不紊的前行,对行业和市场上的杂音并不过多理会,而是扎扎实实的在耕耘市场。这样企业既有制造企业也有商流企业,不管市场风云怎样变化,他们都是心无旁骛的去服务用户。
这一轮的行业和市场调整最为难受的是传统经销商,特别是那些线下传统商家。由于3年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线上购物在生活中已成为普遍现象,甚至连60多岁的老头老太都会在线上购物。如果看不清这个现实,仍然自以为是的传统商家,岂不在时代洪流中掉队?
而渠道商中,新兴渠道商却是另一番景象。在平台电商火爆十多年后,渠道又有新的变革,像最近几年火爆的直播带货,抖音、快手、小红书这样的社交渠道快速走红,再加上家电的前置销售,如楼盘精装修、家装渠道等等,形成了分食传统渠道新势力。这些新兴渠道往往是赚得盆满钵满,还有必要像传统渠道商那样卖惨吗?
时代更替是不会停止的,而当前这个时间节点,加速了行业更多的速度节奏。一些新品出现,一些老品就消失;一些品牌振兴,一些品牌则衰败;同样,有些人群崛起,另一些人群沉沦。这样的兴衰更替是必然规律,冰火两重天也就不足为奇。
从这样意义上来讲,跟得上时代节奏的仍然在成熟市场驰骋,跟不上时代变化的将会被后浪拍在沙滩上,这就是历史必然规律。同在一个时代,同在一个市场,不同的企业就会有不同的感受,那些牢骚太多的企业肯定是没有未来的,首先不好的心态就断送了其未来的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