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线电器市场出现不少怪现象
当不少的商业怪现象在中国家电市场“层出不穷”时,不用多想,原因只有两个:市场不太好了,厂商有点急了。
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更有点让人感觉怪的很,最关键的是让人感觉不知道到底应该怎么搞,索性就躺平……
最近一段时间,随着家电一线市场上的各种商业“怪现象”频频发生,不仅直接影响众多家电厂商的市场经营工作计划和热情,同时也在左右着不少家电厂商市场经营团队的斗志与热情。
有业内人士告诉家电圈,最近2、3个月的市场实在是让人看不懂、搞不清楚、看不明白,家电市场和家电消费接下来到底是全面扭转走强,还是持续低迷走弱,或者会出现局部性、区域性、品类性的市场引爆等等,包括公司一把手和经营团队都是“心里没底”。
具体来看,家电市场上的乱象,存在于四个方面,涉及市场走势、市场竞争,营销团队的动作,以及面对市场的经营心态。
一怪:一边是火爆的市场,一边是低迷的信心
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不少家电厂商的市场人员、导购人员,以及服务人员,突然变得迷茫起来。原因正是,在各种舆论上,媒体上,看到的是市场火爆,政策加码,补贴再出江湖,无论是部分品类出口还是全品类内销,普遍都呈现市场的火爆,甚至部分家电品类和产品还卖断货,甚至暴涨。
但是与家电厂商的市场人员沟通,家电圈却发现,他们并不高兴,相反很悲观。主要是投入的时间、精力和资源很多,但赚到的钱却在直线下滑。市场上的订单,你感觉没利润不想做,但同行却都纷纷降价抢着做。面对未来政策加码、补贴助力,很多厂商却说“市场最难的时刻”还没有到来,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
很多人看到的家电市场很低迷很难,也有很多家电人正在奋战在一线市场寻找机会似乎信心十足,为什么会呈现“截然不同的局面”?
二怪:一边是上涨的业绩,一边是下跌的零售
最近一段时间,随着家电上市公司半年度业绩报告的发布,很多行业优秀的家电企业营收规模和利润均呈现双双上涨的势头。更为重要的是,不少家电企业的营业利润还出现三位数大涨,不得不让资本市场,以及行业外部感受到,家电市场复苏强劲,家电企业的业绩抢眼,家电市场一定是强劲复苏反弹。
现实的情况却是,在一线市场上,家电出货量的直线下滑,特别是从下半年开始,不少品类出货量已经跌出众多厂商的预期。而且按照相关企业和商家的说法,终端不好、出货不畅,只是起点。预计接下来的终端市场出货,还将更加的低迷和差劲。
为什么主要家电企业的业绩是量增利涨,但终端出货却是直线下滑。一方面,业绩是过去的,市场是现在的低迷;另一方面,市场份额和订单开始加速向主要大企业身上集中,同时主要企业的追求也开始从单边的规模向有质量的订单、有利润的产品转移,带动利润增长。
主要企业的市场业绩好,与一线市场的家电出货不好,两者并不矛盾。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市场优势向大企业身上集中,而越是市场不好时,中小企业投机空间越少。
三怪:一边是信心十足,一边却是悲观恐慌
站在新一轮市场争夺和引领的起点上,家电圈发现,一边是主要家电企业和商家的信心十足,势头正旺。特别是家电行业相关企业的多品类、多品牌和全渠道扩张,热情不减;另一边则是不少家电厂商的市场人员、业务人员却士气低迷,信心不足,大家普遍面临的问题就是,货卖不动、钱赚不到、人还得天天操心费力。
现在主要的问题是,大部分家电厂商的操盘手和经营团队,对于市场普遍保持着理性、良性的认知状态,认为成熟家电市场追求的不只是规模和快速增长,还有营收的可持续性。但是,一线市场的业务人员和商家的卖货人员,面对比价、乱战,以及持续的内卷,内心充满了担忧,感觉再怎么干也没劲。
家电厂商面临着一轮信心的恢复战。简单来说,家电厂商要自上而至,不断给一线市场的营销人员、业务人员明确方向、打法,以及坚定内心的信念和策略的坚守,这样才能持续经营转型和营收业绩的稳定。
四怪:一边呼吁降价抛货,一边却不愿意卖低价机
在家电市场上,众多经销商群体是一个最为复杂的矛盾体。原因就在于,面对企业时,有的商家“口是心非”,有的商家“不轻易说真话”,还有的商家总是“误导企业决策”,更多的时候经销商完全是从一线市场的短期竞争、短期利益角度,无视家电企业的经营策略和变革的长期性与可持续性。
简单来说,就是家电经销商群体的阵营分化。有的家电经销商明确说了,不愿意卖特价机,也不愿意卖便宜货,而是希望企业多提供有卖点、有利润点,有差异化的家电好产品;有的家电经销商则很直接,就说了天天“推高卖精”没用,线上特价机一堆,线下也得卖特价机。还有家电经销商说,企业的经营策略不行,太僵化,太死板,应该要随行就市,才能抢到一些机会。
面对这种情况,特别是家电经销商群体的经营手段、理念和规模分化,家电企业既要尊重并倾听商家的意见,但也不能完全唯商家的意见主导企业的经营策略,还是要更多保持自身对于市场判断的冷静、客观与长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