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淡如水时电器厂商又能怎么办
市场越平淡,家电厂商越不能着急。接下来的市场经营和拓展,其实大家都没有什么捷径可走,也没有什么高招可用,就是一点“做好产品定位、做好营销推广、做好客户关系、做好品牌口碑”。
市场平淡如水,消费平静如镜,基本上连头部大企业、大商家都很难惊起一朵朵浪花!进入9月以来,整个家电市场虽然在各种地方消费券、补贴等政策下显得很热闹,但在不少厂商眼中的家电市场经营和需求抢夺却是“平淡如水”,丝毫没能激发更多用户的选购热情。
十一七天长假后,来自空调、冰箱,以及彩电、洗衣机、厨电等多个行业的企业,在与家电圈沟通时直言,市场不是好与坏的问题,而是太平淡、太平静了。可能电商平台还有一些常态化的出货,线下渠道的实体店、门店,基本上就是“门庭冷落”看不到人。
或许这一局面对于线下渠道的经销商来说,还会持续几个月;同时,随着线上流量的枯竭,以及经营成本的上涨,下一步也将面临线下渠道同样的经营困惑。那么,家电企业和商家面对“此情此景”又将怎么办?
不是瞎折腾乱搞,而是回归起点
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最简单、最直接、最高效地去做事情,不要兜圈子,更不能耍滑头,就是老老实实立足市场、面向用户、洞察不足、解决问题。
对于家电厂商来说,现在的市场经营逻辑其实很简单,找到目标用户,弄清楚用户需求,提供产品、方案、服务等一套解决方法,然后增进关系并建立信任。
对于所有工厂,当前面临规模化增长以及营收和盈利目标的压力很大,希望可以尽快通过少数几个主流渠道就能提升出货量、提高出货产品的均价、提升盈利的空间。
但,问题难点就在于,这种空间和便利条件不足:一是,没有任何一个或两个超级渠道,能解决企业主要的销售目标;二是,没有任何一场或两三场促销活动,就能带动全国性的终端出货任务。
家电企业未来要发展,只有2条路:一是,细水长流,永不断;二是,高效快速,不拖拉;
前者,就需要尽可能地将产品在众多零售渠道铺开,将过去瞄准几个渠道冲规模到瞄准所有渠道聚沙成塔,一场活动就算只有几台的销量,但在全国主流渠道每天就能形成几千台、甚至上万台的销量;多解决一个空白网点的渠道客户开发,一年至少能为企业带来几十台甚至上百台的出货,消灭一个个空白网点带来的不只是销量,还有品牌、口碑和信誉。
后者,则是需要尽可能将产品经营的流程拉长,不要害怕麻烦,更不能想着“一锤子买卖”赚快钱、赚大钱。一定要尽可能多地与用户保持持续而密切的关系,以产品为纽带探索更多的交易内容。不是强制性地向用户推销服务,而是要引导用户形成全新的认知,就是碰到与家电相关的服务需求时能想到家电企业。最终要建立起家庭用户对于家电企业和商家的依赖与信任。
所以,当下的家电市场所有花里胡哨的竞争手段、营销创新、概念策划等等,最终都要放弃,选择回归原点,直击用户需求、直面用户不满,快速提供快速落地。不是苦熬和等待,而是努力与奋斗!
做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就是胜利
越是简单的事情,如今对于很多家电企业和商家来说,却是越难做了。比如说,好产品、好体验、好服务,这似乎在很多厂商眼中,感觉很简单。但在一线市场落地起来,就不简单了。
家电厂商眼中的好产品、好价格,与用户眼中的产品、价值,并不对等。比如说,用户买家电自然惯性就是“越低越好”,不少用户对于“一分钱一分货”并不了解和熟悉,这就需要家电厂商通过“差异化、有亮点”的产品来引导,而不是一味地纵容低价产品层出不穷,甚至为了追求低价而偷工减料甚至以次充好。
好产品,不是家电企业眼中的“高售价”产品,也不是经销商眼中的“高利润”产品,就是触动用户内心,或者解决用户需求、或创造更多惊喜体验的小确幸产品。这个尺度很微妙,需要厂家的研发人员、市场人员真正低下身来倾听用户、洞察生活。
同样对于家电经销商来说,好体验、好服务,不是那种大资金大投入带来的大活动、大项目,而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亲近感、体验感。要在日常的产品展示、产品推销,产品服务过程中,真正拿真心、诚心去感动用户。关键就在细节中、核心就在日常的用户交流和沟通过程中。
用户家里的家电,坏了,或者不会用,或者日常的定期保养,这些需求必须要保障。同时,为老用户提供专属增值服务,比如老带新、老换新的独享价格、服务,以及礼品等等,通过这种日久见人心的细节,去感动用户。
其实家电营销的最高境界,就是品牌取信于民,产品安心于民,最终厂商面对用户没有那么多“花哨的前奏”,也没有那么多“玄幻的套路”,就是实打实的产品、实打实的功能,让用户感受到真诚、感受到价值、感受到物超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