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屋智能能否撬动家电市场?
在家电市场,疫情引发的囤货、保鲜需求,带动了冰箱、冷柜的反季销售热潮。据中怡康(GfK)数据显示,2022年第15周全国线下冰柜品类销量同比增长19.9%,销售额同比增长29%。与此同时,冰箱品类线下销量同比也增加3.7%,销售额同比则增长17.7%。“冰箱冷柜销量增长”亦映射到资本市场,多家机构研报认为,家电零售近期将呈现结构性亮点。
以防不时之需的“广积粮”给整个冰箱市场带来了一定的增量空间,二台冰箱、冰柜开始成为很多家庭的标配。然而,这样因疫情扰动带来的市场红利是暂时的。随着冰箱的家庭保有量实现每百户破百,以冰箱为代表的大家电早已进入存量市场。未来家电市场的增长依然主要靠更新需求拉动。用户的更新需求来自哪里、将带领市场走向何方,这才应该是长期主义者应该关注的核心变量。
不可否认的是,家电全品类向智能化迈进,“万物互联”下的全屋智能依然是各方竞逐的焦点赛道。3月16日举行的华为全屋智能及全场景新品春季发布会,就重磅升级了华为全屋智能“1+2+N”解决方案。相关数据显示,2016-2020年我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由2608.5亿元增至5144.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8.51%。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2年我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可达6515.6亿元。
尽管企业下场竞逐的热情很高,但用户和市场对于全屋智能概念的接受却很慢热。绝大部分家庭用户对于智能家居的需求依然停留在智能单品层面,智能化的惊喜体验大多在智能音箱对单品的控制后就戛然而止。冷热的两极分化,让“全屋智能”更像是遥远的未来生活,并没有真正撬动市场的增长和用户需求的裂变。
企业对趋势的判断没有问题,用户兴致不高的体验感也是事实。特别是随着人们越来越沉浸式地走入物联网甚至元宇宙的时代,在厂商的“激发”之下,人们对于未来的智能生活拥有着更为天马行空的各种畅想,反衬得现实愈发骨感。复盘厂商智能家居的进程,在各大品牌的战略性探索中,美好的愿景往往卡在互联互通等基础性的技术关口上。往往在工程技术人员看来艰难突破的一大步,但放在全屋智能的“宏大叙事”中,对于用户体验而言只是鸡肋般难以感知的小小改进。
症结在哪里?
很大程度上也许是人们太急切、太急于讲述一个新的故事了。对于家电业这个竞争激烈的存量市场,大家都希望找到新的增量,同时对野蛮的颠覆者也心存警惕。苹果手机的故事一定深入人心,以至于人们总想在家电行业迅速看到一个类似故事。而要让智能真正撬动家电市场,打开增量空间,也许故事要换个讲法。
不妨试试“养成系”,让用户随着数字时代技术的演进一同成长。企业在对全屋智能进行战略层面的“高瞻远瞩”的同时,将全屋中的智能需求“解剖麻雀”,实现智能需求和解决方案的细分和精准供给,让智能技术隐藏在场景化、套系化、集成化的解决方案中,把实用的功能和体验带给用户,让用户在从单品智能到连接智能到场景智能的一步步使用习惯的养成中,逐步接受更加完整的场景实现,在时代发展中实现带动用户需求更新、撬动产业的发展和变革。